您还想了解
目前临床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干扰素(IFN)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
判断慢性乙肝患者药物治疗疗效可以观察乙肝病毒DNA,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在血液中存在的一个标志物,如果血液检查发现没有乙肝病毒DNA,就表明血液中没有乙肝病毒复制,因此,乙肝病毒DAN可以作为抗病毒治疗近期的一个疗效指标。
但是,乙肝病毒是DNA病毒,病毒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核中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其半衰期非常长,可以稳定存在,很难从体内清除。
因此,仅仅用乙肝病毒DNA不足反应乙肝抗病毒治疗疗效,还需要借助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不管是在肝脏还是血液中,表面抗原都呈现阳性。
(图源:全景网)
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乙肝病毒DNA复制时会产生大量表面抗原,只要病毒在体内无法清除,该表面抗原就一直存在。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内cccDNA关系密切,其可以反映肝组织内cccDNA水平。
血清HBsAg的下降与肝内乙肝病毒DNA或cccDNA的下降速度平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组织中cccDNA的清除。
换句话说,当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就代表慢性乙肝患者真正治愈,但是由于乙肝病毒的复制特性,根除率是非常低的,每年只有1%的人乙肝表面抗原消失,所以说乙肝表面抗原作为一个长期的疗效观察指标是有意义的。
临床上,一般还是根据乙肝病毒DNA是否转为阴性作为病毒是否被有效控制的评判标准,监测肝细胞内乙肝病毒DNA能更好的反映机体免疫状态对病毒的真实控制情况,不仅可以判断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还为抗病毒治疗终点的选择提供客观和准确的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