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肝硬化长期有效,改善肝功能和提

文章来源:肝病_肝病治疗_肝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发布时间:2021-11-18 11:26:50   点击数: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长期有效,改善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

  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肝病患者人数甚至超过4亿。

  肝病包括常见的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病等等,其中乙肝感染者就占到了25%,而这些肝病都可能转化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肝病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肝炎-肝硬化-肝癌,针对不同的肝病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但若发生肝衰竭,现有的内科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肝移植仍是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是肝源紧缺、费用高昂及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束缚了肝移植的开展,致使很多患者在等待肝脏供体和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中死亡,限制了救治效果,新兴的细胞治疗成为了弥补这些缺憾的新希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历时6年的研究成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硬化的治疗疗效显著,可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容易获得,具有多系分化的潜力以及自我更新能力,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不易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

  治疗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定植于受损肝脏中,通过分泌可容性相关细胞因子,高表达金属蛋白酶,降解过量的细胞外基质,直接分化、旁分泌或细胞融合等一系列复杂机制抑制肝脏纤维化的发展,促进肝硬化的逆转,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根据发表的文献,例接受干细胞输注且符合肝衰竭和肝硬化标准的患者,在输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肝衰竭组和肝硬化组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均显着低于基线水平。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四周,与终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长期治疗的患者TBIL水平下降幅度更大。

  

  意味着间充质干细胞的外周输注对肝衰竭和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延长疗程可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对晚期肝病的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显著减少肝腹水

  另一项研究[4]证实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在3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LC)腹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将其与15名接受盐水输注的匹配对照进行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腹水,并可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肝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在第36周和第48周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第4周,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升高,发生时间早于对照组。

  该项研究还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最突出的功效是其可以显著降低胃下腹水量并诱导腹水缓解,并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腹水消失率显着高于对照组。

  相关机制可能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能会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并随后缓解门静脉高压症。此外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硬化发生机制中的关键因素,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通过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ɑ降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或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与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在失代偿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更早地改善了凝血酶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6周后血小板计数持续增加。在对照组中它们只是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在第36和48周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在治疗过程中,该项研究还监测了肾功能参数,例如尿素,肌酐和尿酸,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在第8周时显着降低。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得到证实

  发表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未报告短期临床不良反应,包括右上腹疼痛,皮疹,感染,昏迷或休克。同时,通过在整个试验中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包括肝细胞癌,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原发性腹膜炎。这些数据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病中良好的治疗作用,相信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会成为广大肝病患者的更优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kowo.net/gbcs/52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