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虾、生蚝、大闸蟹....各类海鲜总能让人垂涎欲滴。但是,这些餐桌上美味也可能会变为残忍的凶手,悄悄把致命的细菌带到人体内....
前不久,杭州一位大伯就因为手指被沼虾刺伤,因而感染了杀伤力极强的“超级细菌”,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处理鲜虾不慎,致“食肉菌”感染
据浙江大医院报道,萧山一位60多岁的王大伯(化名),因为几天前在家处理沼虾时刺了一下手指,导致突发高热、昏迷,住进了ICU。
而经细菌培养发现,王大伯患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染了鲜虾中携带的一种“超级细菌”——创伤弧菌,俗称“食肉菌”。
虽然医生发现的及时,但王大伯的病情依然直转急下,多种联合用药也无法压住感染扩散,最终抢救无效病逝。从急诊入院到去世,仅仅三天时间。
医生称,王大伯既往患有脾功能亢进症,平时免疫功能较弱,加上创伤弧菌本身侵袭性很强,因此难以抵御外敌的入侵。
食肉菌很少见?很多海鲜里都有!
说起食肉菌,我们可能了解得比较少,但它其实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且分布广泛的常见菌,各类水产均可携带,如鲜虾、螃蟹、牡蛎、生蚝、海鱼......
生食带菌的水产品、肢体破损创口接触细菌、处理水产时被刺伤等,都有可能引起感染。
感染食肉菌的常见表现为:急性发热、寒战、休克及下肢张力性水疱以及皮肤肌肉坏死,通常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因此病死率较高。
一般来说,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感染,但是相对健康人群,以下这几类人发生创伤弧菌感染的几率会更高,平时更需要注意:
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进行放化疗的肿瘤病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日常做好这3点,防范于未然
一、处理海鲜要谨慎
挑选海鲜或者清洗海鲜时小心一点,最好戴上手套,防止被尖刺部位扎伤。手上有伤口的,在处理鱼虾时更要注意了,不要用带伤的手直接接触。
点点提醒:若不小心在处理海鲜时被刺伤,一定要多观察,出现肿胀发热、局部水泡、体温升高等等情况要尽早就医。
二、尽量不生吃海鲜
食用前将海鲜煮熟煮透,能有效避免病菌感染。若实在要生吃海鲜,一定要反复多次清洗,特别是贝类,最好还是吃熟的。
三、做好防护工作
对于从事水产养殖或在海边游玩挖螺的人群,要做好防护工作,戴手套、穿靴子,虽然感染的情况出现较少,但大家还是要小心,防范于未然。
内容整合自:浙大二院、钱江晚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