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900年文脉余音袅袅

文章来源:肝病_肝病治疗_肝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发布时间:2016-4-22 11:03:24   点击数:
  

猎德900年文脉余音袅袅

文博专家认为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本报8月22日刊登的报导《未来猎德村,岭南民居还是高楼大厦?》,关注广州猎德村在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所面临的命运。读者纷纭来电,白癜风的治疗方法询问猎德村到底具有怎样的“9百年文脉”?为什么文物专家和文化部门会如此关注其人文景观的延续和保护?这些问题,只要略略翻阅一下《猎德村志》,再到村中走一走,便会得出答案。

根据志书记载,猎德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北宋元丰年间(公元年),先是“李氏始祖诠举家南迁至今石牌东葫芦岗上围垦沙洲”,尔后“林、梁等姓迁入,与李氏夹猎水而居”,渐成村落。处于猎水(即今天的猎德涌)与珠江交汇处的猎德码头逐步成为广州城东的商业重镇,因此猎德在宋朝已位列广州八大镇之一。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猎水两岸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岭南水乡,聚集了大量的人流与物流。

在猎德街道办事处团委书记肖松的带领下,连日在猎德村中访古,见到这里基本保存了几百年来的水乡格局:两岸全是用石板垒成宽10-20米、长约两千米的商业街,祠堂、神庙、书院、民居临河而立;一座全石桥南北向纵跨猎德涌,平增几分古韵;街边古树围抱、里巷勾联……专家们认为,这里是目前广州老八区保存最完全的水乡。

猎德村全部村落面积很小,约1平方公里,却有三座供奉了不同神灵的庙宇保存至今:龙母庙拜龙母,文阁庙供送子观音、太上老君,华光庙供火神华光菩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龙母庙是市级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肖松近年来对猎德村作了大量民间调查和史迹梳理。他认为,宗祠可以说是猎德最有特点的文化遗址。猎德村现存祠堂10座,始建于清朝嘉庆、道光、光绪年间不等,它们如珍珠般散落在这1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度之高在全部广州无出其右。这些祠堂中凝聚了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神韵,尤以木雕、石雕、砖雕等雕刻艺术经数百年而神韵不减。其中万福李公祠的廊下大梁,整体饰以雕刻,雕刀深入木头竟达尺许,形象之生动、造型之大气,让人叹服。

遗址俱在,最难得古风犹存。漫步村中,芳芝李公祠中传来村民私伙局的弦乐之声,李氏大宗祠内青年们醒狮训练的锣鼓不绝于耳。而且猎德和珠三角的村落至今依然延续着划龙舟相互造访祈福的风俗,并有一整套的仪式。

广州市文化局文物处的干部、文博权威麦英豪、黎显衡和市政园林的专家都来过这里,他们认为,在珠江新城的腹地、未来的城市中心居然还保有这样一片物资文化遗产与非物资文化遗产并存的土地,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kowo.net/gbcs/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