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均川中心学校全力关爱留守学生记
亲情,温暖着留守学生
营建“幸福新家”
——均川中心学校全力关爱留守学生记
本报张顺通讯员方光勇刘海生
3月14日晚,随县均川镇小二班留守儿童邓叶鑫利用学生公寓的“亲情”,与远在广东打工的母亲泛论开学后的学习、生活。他高兴的说:“能够与远隔千里的父母谈心,感觉真好,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让爸爸、妈妈在外地安心工作。”均川镇各学校有留守学生642人,近年来,均川中心学校加强对留守学生这1群体的关爱和教育管理,让全镇留守学生在资金上有扶持、在生活中有照顾、在情感上有弥补,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在100。
“学校就是我的家”
在均川高小的学生宿舍里,鞋子、衣物摆放井然有序,就连洗漱用品也摆放成一条直线,儿童白癜风的原因十分整洁清新。1名学生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学校就是我的家!我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要一起把这个干净舒适的新家保护好。为了给留守学生们营建一个“幸福新家”,均川各学校成立了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等;学校领导和老师,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展开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构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高小学生叶小双,家住药山新河村一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他只能与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家境贫困,本来想读书的他却停学在家。班主任老师通过家访得知这1情况后,校长又亲身到他家中进行家访,并与当地村委会获得联系,学校许诺免除他在校期间的一切生活费用,同时为他购买了平常生活用品。村委会领导表态负担叶小双来回学校的车费。如今,叶小双又高高兴兴上学了。他爷爷感动的说:“多亏了学校,我那可怜的孙子才能上学。”
“手拉手”感受家的温暖
均川镇各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展开“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帮助留守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学校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各项读书演讲比赛等都为留守学生留足了展现的空间,留下了他们欢快、矫健、活泼的身影。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情产生了良好的变化,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采。均川中心学校、高小党支部发动学校在职党员每人帮扶一至两名特困留守学生。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捐款捐物资助他们的生活和学北京白癜风医院习;在学习上辅导他们,给他们开“小灶”;在心理上走近他们,常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学校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辅导。增加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改正等教育内容,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及时发现留守学生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公道的疏导,跟踪服务,使留守学生的行动偏差和心理障碍逐渐得到改正和消除。
搭建扶贫沟通“立交桥”
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常常是爷爷奶奶等老一辈的人,他们在如何教育好孩子,面临许多问题。均川各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平台,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交谈沟通,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进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点,提高“代理家长”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实行监护人的。镇小开辟了亲情,免费让孩子每一个星期最少与在外地的爸爸妈妈通一次。家长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沟通、交换,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家校联手,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进程出现的焦点问题。均川中心学校还与宣明会等社会组织进行了广泛联系,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宣明会前后资助上百名家庭困难留守学生,还组织一批留守学生到尚市观赏桃花、到随州一中参观,愉悦身心,激起他们奋发上进。英国救助儿童会设立了“阳光家庭”,选聘了“爱心妈妈”,配备了标准的平常学习和生活用品,为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