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达病逝,我们该怎样防治肝癌

文章来源:肝病_肝病治疗_肝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发布时间:2021-8-24 13:24:42   点击数: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6746049.html

年2月27日,著名演员吴孟达在香港因肝癌病逝,终年69岁。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的童年也随着达叔一同“逝去了”。而早在2月初,知名歌手赵英俊也同样是因为肝癌离开了人世。短短一个月,演艺圈两位知名人士相继因肝癌离开,令人唏嘘。

究竟该如何防治肝癌,成为了近日老百姓们热议的话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解读吧。

01

肝癌的发病因素

我国是肝癌大国,最新数据显示,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91万,而我国占了41万,其发病率高居我国癌症发病率第5位。引起肝癌的原因很多,肝炎、酗酒、进食霉变食物、饮用水污染、不良情绪等都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诱因。与发达国家的主要诱因酒精性肝硬化不同,我国肝癌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高达92.5%,因此,肝炎患者,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对肝癌的防控都非常重要。

02

肝癌的常见症状

肝区疼痛是肝癌最为常见的症状,其次为上腹部包块、胃口差、发热、消瘦乏力、黄疸、出血等。

03

肝癌的检查

早期肝癌的症状不明显,因此,定期的体检非常有必要。肝脏彩超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可以起到早期筛查的作用,对于肝癌高发人群,建议每半年做一次相关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少数正常人群及其他疾病亦有可能出现AFP升高。AFP的升高,还可见于生殖细胞瘤,如精原细胞瘤、畸胎瘤、睾丸肿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另外,肝炎、肝硬化、妊娠、胎儿神经管畸形、无脑儿和脊柱裂,血清AFP也会显著升高。因此,在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的时候,应找专业医生解答,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哦。

04

肝癌的治疗

肝癌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微创介入(消融,动脉栓塞等)、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03

肝癌的中医治疗

中医在肝癌的治疗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其实中医对肝癌的认识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瘤者攻之”的记载。许多经典方药更是被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癌消肿作用。

在肝癌的治疗中,中医药参与“全程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采用中医扶正培本、辨证论治,可使大部分患者用药后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并能提高生存质量。早期肝癌的患者,在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治疗,能够扶正补虚,防止转移、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中期患者,在接受局部治疗后(如介入、消融等),运用中药,能够减少治疗带来的肝功能损害,起到保肝抑瘤的作用。晚期患者常伴多发转移,肝功能差,合并黄疸、腹水等症状,可选择的治疗也非常有限,此时中医药主导治疗的作用尤为凸显,中西医结合共同延长了患者的带瘤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在肝癌的西医治疗中,微创手术和口服药物都可能带来许多不良反应,许多病人在接受了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靶向药治疗后,常出现皮疹、腹泻、手足综合征等,症状严重者甚至难以维持治疗,这时候口服中药配合中医外治法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的不适,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治病先治心,保持积极向上、平稳的情绪亦是肝癌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消极、躲避是人之常情,但只有摆正心态、正视病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最佳疗效。达叔生前最后一条朋友圈向我们展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达叔走了,但他留下的笑声和温暖仍在。愿我们都像他一样勇敢。

《三师而行》系列丛书

年8月30日—9月1日,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学术年会,林丽珠教授团队选送的《健康中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中《三师而行,远离肝癌》获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6个项目获得该奖项)。该书在年会上展示展播,被主办方推介媒体采用。本次获奖也是暨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后又一重大奖项,是国内同仁对林丽珠教授团队坚持长期科普的肯定。

林丽珠教授作为十九大党代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时刻紧扣“肿瘤防治”这一时代使命,科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一理念。本套丛书也是林丽珠教授践行《十九大报告》、《健康中国行动(-)》的具体体现。

本套丛书是林丽珠教授从多年临床实践出发,带领众多弟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首次从“医师”(医药防治);“厨师”(食物防治);“禅师”(心理防治);“行者”(文娱作息)等四个方面,结合临床与生活中的例子,用生动有趣的科普语言,将深奥难懂的肝癌中西医肿瘤防治专业知识、学术知识通俗化、科普话、大众化,力求让百姓更加科学地了解肿瘤防治知识,提高防治能力。

图:《三师而行,远离肝癌》图书

图: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优秀科普作品(图书类)证书

图:林丽珠教授《健康中国—中医药防治肿瘤》丛书12册

(配图供科普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稿:陈文敏

校对:余玲

编辑:陈文敏

责编:郑心婷

审定:林丽珠

林丽珠教授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继承人,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全国最美中医,中国好医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中医肿瘤学杂志》副主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等。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医教研工作30多年,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肺癌、肝癌、肠癌的综合治疗;倡导以中为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临床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以人为本,强调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并重的理念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长期致力于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1)提出益气除痰法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治则,开展临床和基础的系列研究,研制“益肺散结丸”院内制剂供临床使用;(2)提出保肝抑瘤法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治则,总结肝癌的三阶段治疗法则;(3)建立中医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参与CFDA制订《中药新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4)主持制订编写了常见恶性肿瘤的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在全国推广应用,建立协作组开展临床研究。

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多名,先后有9名研究生获得学院优秀博士、硕士毕业论文。培养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学术继承人2医院“杏林英才”4名。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等研究课题40余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60多篇,主编或参编论著20余部。相关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三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

作为学科带头人,年牵头成立南方中医肿瘤联盟,包括全国52家单位,带领的学科团队医疗、科研基础雄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行业的前三甲;年学科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称号,年成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并牵头国家重大疑难疾病(肺癌)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年林丽珠名医团队获“健康传播名医团队金奖”,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是行业内公认的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龙头单位。

出诊安排:广州中医院门诊南楼四楼名医门诊2诊室(周一下午,周三上午),有关其他出诊信息可咨询林丽珠劳模创新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kokowo.net/gbys/52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