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蓝字了解更多内容!
肝移植是治疗HBV感染后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此类患者术后预防乙肝复发成为首要问题。我国现阶段标准的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方案仍为小剂量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1]。HBIG药液较黏稠,注射时常伴有胀痛感。药物本身容易对局部神经末梢产生直接刺激作用[2]。因此,医院普外中心年1月至年1月收治的86例乙肝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肌内注射方法注射HBIG,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0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29~68岁,平均46岁。
02
方法
(1)分组:
所有肝移植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注射HBIG,注射剂量每次为IU,注射14d。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臀中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3],对照组采用传统臀大肌肌内注射法。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人操作。
(2)注射方法
臀中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患者取坐位,操作者将注射器内先吸入2~3ml空气后再抽吸药液,注射时将气泡排至上方,针头朝下,空气最后进入针头。以注射侧髂前上棘为定点向后做一水平线,再以同侧腋中线做一垂直线,臀中肌位于垂直线交叉点下方约1cm处。垂直进针,2/3针尖刺入,推注过程中及注射完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传统臀大肌肌内注射法:患者取坐位,操作者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中外1/3处为注射部位。抽吸药液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垂直进针,2/3针尖刺入,推注过程中及注射完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3)评价标准疼痛评价标准:根据MeGill疼痛分级法将疼痛分为:0级:为无痛;I级:有疼痛感但不严重;护理研究2级:疼痛明显;3级:疼痛,患者痛苦;4级:疼痛较剧烈,有恐惧感;5级:剧痛[4]。
药液外溢评价标准:拔针后按压15s后观察15min,注射部位无肉眼可见的渗液为无药液外溢。
药物残留评价标准:注射完毕后注射器回抽有无残留药液。
0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2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疼痛分级0~5级分别为36、3、2、2、0、0例;对照组分别为10、15、9、5、4、0例。观察组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药物外溢2例,药物残留2例;对照组药物外溢15例,药物残留40例。观察组药物外溢及药物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
讨论
采用臀中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药液注射完毕拔针时无药液溢出,减少了药液对肌肉以外浅表组织的刺激,有效减轻HBIG注射时的疼痛感。其次,臀中肌无痛区域脂肪组织非常薄,神经分布稀少,痛觉不明显[5]。因此,选择臀中肌注射从生理上更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传统的臀大肌注射法,拔针时有药液渗出,对浅表组织形成刺激,导致患者疼痛感增强。其次,臀大肌血管、神经较丰富,痛觉明显。
综上所述,气泡封堵注射法减轻疼痛的同时,合理避免了药液的浪费。采用臀中肌气泡封堵肌内注射法为长期注射HBIG患者减轻了注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作者
丁越超张静曾道炳汪巧娅
首都医科医院普通外科中心
参考文献
[1]沈中阳,朱志军,邓永林,等.小剂量HBIG联合核苷类似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例回顾性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17:-.
[2]金润女,吴琦琦,庄美平,等.肌内注射前叩击局部减轻注射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4:.
[3]陈惠容,陈楚君,陈玉纯,等.注射器内少量空气对肌内注射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6:70-71.
[4]彭夏培,刘杨,章文慧,等.改良进针方法减少肌内注射时疼痛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6:-.
[5]赵雪金,袁君,曾燕辉,等.临床肌内注射刺激性药物的体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0:98-99.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长按识别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