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可是治病离不开药物,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这种矛盾纠结显得更为明显。因为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解毒器官,所有的食物或者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进行代谢,而乙肝患者肝脏本来就有损伤,因而在选择药物时更要小心。医院专家指出,肝病患者用药有10忌,要针对病情用对药,要雪中送炭不要雪上加霜。
1.药物剂量过大对于儿童患者,剂量一定要把握准确,使用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根据公斤体重或体表面积,换算正确的治疗剂量。
2.药物剂量过小普通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合适剂量是万单位/隔日,出于对干扰素不良反应的担忧,不少患者使用的剂量偏小,而万单位/隔日以下的剂量,往往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3.用错药不少乙肝患者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本应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应该使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却使用起抗肝纤维化药物,使得肝功异常加重。肝硬化腹水,应该加强利尿,补充白蛋白,但是却用上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致使肝功进一步恶化。
4.用药疗程不足乙肝的抗病毒治疗需要时间较长,用干扰素一个疗程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拉米夫定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要依据病情,最少要使用三年以上,疗效显著达到e抗原血清转换,HBVDNA转阴,肝功能化验完全正常,三者缺一不可,再使用一年以上方可停药。如果疗程太短,根本起不到抑制病毒的作用。抗肝纤维化的疗程同样需要漫长时间,例如使用复方丹参制剂、复方虫草制剂等等,都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短期使用,起不到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的目的。
5.用药时断时续不连贯想起来就吃药,想不起来就断药;工作一忙,就忘了吃药;一出差,又忘了吃药,这些问题时有发生。这种时断时续的吃药,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恒定和有效的浓度,达不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6.突然停药治疗乙肝的方案一经确立,应该认真坚持,不能突然停药。疗程完成后,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停药,不能在疗程过程中擅自停药,否则病情会有复发和“反弹”,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就是使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不少患者在使用核苷类药物过程中,不到疗程时间,或是不到停药标准,就擅自停药,致使病情反复,有的病情突然加剧,引起肝衰竭。
7.用药当停不停一旦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应该逐渐减量,直到彻底终止,避免产生药物的依赖性和蓄积中毒现象。例如降酶药物联苯双酯等,本身并无抗病毒和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只起单纯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只有辅助性治疗作用,待肝功复常后,应该逐渐减量后停药,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和掩盖病情。
8.随意换药乙肝的治疗方案一经确立,应该坚持下去,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发展,不能半途擅自停药或加药、换药。随意换药容易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难以找到原因和处理办法。
9.乱用偏方乱用偏方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患者轻信“偏方治大病”的说法,找一些所谓的中医“大师”,开出的处方,没有经过审核,其中往往含有不少肝毒性药物,用上一段时间后,药物性肝损害随即发生,使病情加重。为了慎重起见,偏方不应随便使用。
10.用药过多、过杂治疗用药需要少而精,并非药吃得越多,病情就恢复得越快,不少乙肝患者用药过多、过杂,例如同时口服和注射多种降酶药,一旦停药,病情容易出现“反弹”;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的药物多达20余种,加上口服的中药复方,药味更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拮抗作用的机会大大增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