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及定期复查。对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来说,究竟怎样复查呢?
1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汁酸等指标,至少每3个月复查1次肝功能,这样可以了解肝脏炎症变化情况。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在肝功能发生损伤的时候,很多病人一般都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或者感觉很轻微,所以不能根据自身的症状来衡量肝功能水平,等到自己有不舒服了再查肝功。
2乙肝两对半检查一般抗病毒治疗稳定期的病人每年复查1~2次就可以了,不过如果是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变化,或者抗病毒治疗初期,以及使用干扰素治疗等特殊情况,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听从医生医嘱来定复查时间间隔,以达到监测病情变化的目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E抗原滴度的水平是判断抗病毒效果以及乙肝发展情况的重要的指标。
3乙肝病毒定量(HBV-DNA定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病人,在开始抗病毒治疗初期最好每个月检查1次病毒定量水平,以评估抗病毒治疗疗效。
如果经过治疗后病毒定量转阴了(低于检测下限,如:拷贝/ml),以后规律用药,那就可以延长至每3个月监测1次。
4甲胎蛋白这是肝癌的标志物。慢性乙肝病人都有发生肝癌的可能性,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几率,但是仍然要警惕肝癌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定期复查甲胎蛋白(一般半年复查一次)。
5肝胆脾彩超每半年应该复查一次。看看肝脏有没有占位,形态如何,门静脉、脾静脉宽度以及脾脏大小有没有变化。这都是反应肝脏病变的指标。
而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3个月复查1次。因为肝癌的发生往往是建立在肝硬化基础上的,特别是多发结节性肝硬化患者。
6肝纤维化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度检测)对于慢性乙肝病人,特别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定期监测肝脏硬度,可以了解抗病毒治疗疗效,同时了解肝脏纤维化程度,评判是否存在早期肝硬化,而且是抗纤维化治疗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7血常规检查对于接受干扰素治疗的病人,血常规必须定期复查,复查间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防白细胞降低到必须减低干扰素剂量或者停药的程度。同时血常规也是能够反映有没有早期肝硬化的一个检查项目。
肝硬化患者则必须定期监测,以了解是否存在脾功能亢进表现。
8凝血功能检查这是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每年复查1~2次就可以了。肝硬化的病人视病情需要,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当肝脏炎症活动剧烈的时候,就应密切监测其凝血功能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图片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引用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好看你就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